2020-06-09 閱讀量:
【兩會】我院全國政協委員肖苒教授:給醫生一個安全的執業空間
來源:經濟日報 記者常理
醫生是“生命的守護者”,然而最近半年,發生了民航總醫院的惡性殺醫案件、朝陽醫院眼科醫生被患者砍傷的惡性傷醫事件,甚至在廣大醫務人員與新冠肺炎日夜奮戰期間,也發生了一些傷醫辱醫事件。2018年中國醫師協會發布的《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顯示,有66%的醫師曾親身經歷過醫患沖突事件,超三成的醫生有被患者暴力對待的經歷。據統計,我國現在每減少一名醫生,就有400人無法獲得基礎醫療,每減少一名主任醫生,就有2000多人無法獲得精準治療。
“傷害醫生也是在傷害每個人的公共資源,是對全社會的侵害。如何避免更多的悲劇出現,給醫生一個安全的執業空間,這是醫療機構和全社會急需正視的問題?!比珖f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研究中心主任肖苒說。
對此,她建議,要深化分級診療制度。衛生行政部門要深入研究具體的制度安排,加快建立完善的醫療運行和服務體制,切實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努力使醫療資源分配更平衡合理,滿足群眾就醫需求,提升患者就醫感受,防止社會矛盾激化。
同時,加強醫療機構自身建設。更換老舊安保設備,及時升級完善安防系統,配備專業的安保人員,合理布局,強化安保措施。建立完善的預防措施和應急預案,并定期模擬訓練,讓預防措施不要流于形式,切實發揮應有的作用。醫療機構作為醫生的工作場所,應當擔負起保護員工的責任,建立醫療機構安全管理的領導問責機制,強制責任認定,督促醫院管理者設身處地為一線醫生處境考慮,及時解決醫務人員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遇到的風險。
還要發揮公安部門公信力。公安機關作為維護社會治安穩定的重要力量,在醫患沖突事件中,應制定系統的預警措施和解決方案,有針對性地開展模擬演練,提高處置醫患沖突事件的綜合應急處置能力,防止喪失處置的最佳時機,不能被動等待發生了惡性傷醫的嚴重事件才有所動作。及時向社會通報醫患沖突事件的詳情,樹立對此類事件的嚴打形象,制止惡性事件,對預防事件進一步升級產生威懾作用。
此外,肖苒建議,要加強新聞媒體正面宣傳。媒體作為輿論導向的責任擔當,應成為溝通和諧醫患關系的橋梁。新聞媒體有必要向公眾宣傳死亡教育,讓百姓明白醫學不是萬能的,理解現代醫學的可為與不可為。此外,對比某些國家,我國醫療系統從醫療效率、醫療費用等方面具有特有的優越性,新聞媒體對此類正面醫療信息應多加予以傳播,推動形成尊醫重衛輿論氛圍。即將于2020年6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明確規定“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威脅、危害醫療衛生人員人身安全,侵犯醫療衛生人員人格尊嚴”,新聞媒體應加強該法案的宣傳,引起公眾重視,呼吁全社會關心、尊重醫療衛生人員,維護良好安全的醫療衛生服務秩序,共同構建和諧醫患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