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5
【醫者】 梵高割耳 他造耳
由北京衛計委和BTV聯合制作,搜狐健康戰略支持的大型紀錄片《醫者》第十五期10月6日晚20:05播出,講述的是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八大處整形醫院)蔣海越教授。
醫者 | 梵高割耳 他造耳
很多人認識梵高,從這張畫開始。
1888年8月 《向日葵》
他大膽地使用了前所未有的最強烈的色彩,因為梵高知道「歲月將使它們變得暗淡,甚至過于暗淡?!惯@幅作品,至今仍是美術史上最受歡迎的一幅靜物畫。
但是更多人了解梵高,卻從這張畫愈深。
1888年2月 《割掉耳朵后的自畫像》
據說此幅肖像作于「割耳朵事件」發生一個多月后。對細節毫不掩飾的描繪,展現了梵高當時的精神狀態,讓人感受到,此刻梵高已經找到他內心的平衡。
這幅畫作,也成為梵高一生最為獨特的作品。
矛盾與天才并行。梵高走了,留下一只疼痛的耳朵,收集著后人的議論。不知道他的耳朵今夕何在?失去的耳朵,是否是這個世界的化身?讓自由,得以聲張。
關于耳朵,我們向來關注得太少,了解得太少,在意得太少。
甚至從未聽說,有人生來便如 割耳梵高 一般。
但是總會有個人,為「成全」而來。
梵高,割耳。
他,造耳。
【醫者】蔣海越
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副院長
主任醫師 博士生導師 學科帶頭人
中華醫學會整形外科分會委員 副秘書長 耳廓整形再造學組組長
擅長整形外科專業的先天性小耳畸形診治
創立了多種耳廓畸形早期手術治療的方法
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體內構建轉基因組織工程化人工耳廓軟骨支架的實驗研究
立足于研究組織工程化耳廓支架,是國際上首位將組織工程耳廓支架與皮膚擴張技術相結合應用于臨床進行耳廓再造術的專家
2004年度衛生部臨床學科重點項目:先天性小耳-無耳畸形系統化綜合治療項目組主要成員,負責項目指導和小耳-無耳畸形的相關基因研究
發表SCI論文和核心期刊文獻200余篇
曾獲得第二屆宋慶齡兒科醫學獎及首屆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科學技術獎
請回答1985
1985年,中國發生了許多事:女排蟬聯世界冠軍;《晚間新聞》在中央一套開播;中國第一個教師節誕生;同年,中國整形外科開始從邊緣學科向獨立學科發展。同年,蔣海越決定選擇整形外科專業,并在1991年成為協和醫科大學的一名研究生。開始與耳朵的親密接觸。
但是時至今日,中國可以進行耳朵手術的醫生,僅有幾十名。
這種手術叫作「耳廓再造術」。
耳畸形
不得不說,大約從93年開始的整容熱潮。讓「整形」一詞變得狹隘了。變美?錦上添花,自然無人不愛。但是,變成普通人,在人群中不要那樣顯眼。才是「整形外科醫學」的初衷。也是蔣海越,30年來一直堅守在此的原因。
耳畸形,困擾著100萬人的身體及心理。無論100萬較14億多么渺小,發生在病人身上的幾率卻只有兩個:要不是0,要不就是100%。100%無法自愈、100%需要接受手術治療、100%的需要承受異樣帶來的壓力。
無中生有
從醫至今,蔣海越重塑了7000余個耳朵。但是,由于信息匱乏,或走了彎路。很多孩子戴著帽子或留著長發,始終沒能得到 成全。
24歲的張磊,18年前經歷了一次失敗的小耳畸形手術。導致日夜期盼的耳朵,非但沒有出現,反而平添了重重的瘢痕。
蔣海越今年53歲,每周會安排15臺左右如雕塑課一般的手術。這意味著,即便每周拼盡全力,他也只能讓15名患者獲得 成全 的機會。但是即便如此,我們也感到慶幸。畢竟這世界上,這7天里,就有15個人,得到了「無中生有」的可能 。
我們
生而不同
生來只為面對真正的較量
我
天生梵高 靈魂發光
天生擁有改變的潛能